Sunday, June 14, 2009

One Malaysia

如果你是一位大马华人子弟,从小就开始阅读星洲日报;如果你是一位马来同胞,从小就开始阅读Utusan Melayu,那么你要小心染上种族主义症候群。若不想感染的话,就要以第三只眼看待发生在马来西亚(我们所热爱的祖国)的种种故事,也就是说,要客观。

一向来我都不大想发表跟bangsa有关的课题,也非常希望在表格中的bangsa一栏能被去掉。因为事实上,宪法上,法律上,你我他都是属于Bangsa Malaysia。也因为在基督教信仰里神是爱世人的(约翰福音3:16),他也要求我们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如同爱自己一样(马太福音12:31),所以我不喜也不应以肤色来做论断。因此,这一篇是为了回应我的同事兼勤劳的Blogging friend伦敦铭心的分享-安然无恙的在马来西亚立足都不行吗?,以及一些年纪小小就有严重种族歧视的孩子所写的。

鄭丁賢以前在夜雨晨风这专栏里有提过Tun Mahathir推崇Machiavellianism,也就是说他是一位馬基維利主義者。Niccolò Machiavelli是欧洲复兴时期的一位政治哲学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叫做“君主論”(The Art of War,和孙子兵法英文同名)。在这本书里他提倡了分而治之(Divide and rule)的政治科学。此后,这书便成了每一个统治者的必读之书。

在这个提倡之下,手握大权者为了巩固与延长自身的地位,而不惜在他管辖的领土里制造分裂以便于通过等分的力量互相制衡,最后自己坐收渔人之利。印尼的前总统Suharto和中华民国台湾的前总统陈水扁就是以此作为他们的权力武器。前者透过全体人民推动民主平等而渐渐从排华的历史中复苏,但后者的蓝绿阵营却还是水火不容。

马来西亚呢?其实,五十年多前的马来西亚就像Petronas一年一度的国庆日广告那样,为着成立一个马来西亚不分种族的努力,和谐的共存,这是我爸爸(他今年已六十九岁了)和一些旅行时闲聊的各种族老伯伯曾经告诉我的。五一三事件一开始只是单纯的政治冲突,却被有心人(争权者)借机转变为种族冲突。

在那样的局面下,当时的首相Tun Abdul Razak要解决经济上的贫富鸿沟所以推行了Dasar Ekonomi Baru,在教育上要团结人民所以Laporan Razak也跟着出炉,从此马来语取代了英语,国小开始被政府重视。在那时的情形之下,这两个政策不可谓不合时,不然以当时马华公会的政治话语权,他们怎不反对到底?

但是来到15年后Tun Mahathir上位的八十年代,为何这些政策没有被检讨呢?因为这一位治国有方(经济上)的馬基維利主義掌权者知道这些政策将是可以被有效利用的分而治之的工具。馬來主权(Ketuanan Melayu)一说也于1986年出现在巫统政治人物Abdullah Ahmad在新加坡的演说內容內,这个字眼是在90年代才纳入历史课程,90年代之前并沒有这個字眼。(盧誠國,星洲日報‧2009.04.06)

如果你是今天的政客,看到Tun二十年来捞这一招捞到风生水起,不论你是巫的、华的或印的,就算是死胡同(看看台湾,看看自己),你才不理呢,对不对?

很多不明就理的人常常会觉得很气愤,很不公平,结果从此以一竹竿打翻整艘船的歧视整个族群,可知这是extreme racist?本是受害的却变成和加害的一样了。其实平凡如你我,看见不善不公之事,只要想着,上帝必会审判那不公不义之徒,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放轻松。

Let us be color blind, let us be Malaysian.